查看原文
其他

于谦逆袭成58亿“影帝”:生活是个屁,会玩才牛逼!

最人物出品 最人物 2019-04-11

文|北方女王


3月22日,电影《老师·好》如期上映,于谦不说相声了,当了一回班主任,尽显80年代的校园百态及师生情。

 

镜头下的他,脱下大褂,穿上白色衬衣,戴上了黑框眼镜,推着一辆二八自行车,漫步于校园林荫小道,开始“误人子弟”,

 

电影末了,班主任苗宛秋说:“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,而是遇见了你们,我才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。”

 


这个头戴“相声皇后”美誉的于大爷,截止今日,参演过的电影累计票房已经超过58亿了。


许多观众流着眼泪离开影院后,不禁发出感慨:大爷不老,我们都欠他一座影帝奖杯!

 

当曾经的摇滚老炮儿们纷纷拿起保温杯泡上枸杞,于谦反而穿上牛仔衣,头顶新卷发,踱步上台吼起了崔健的《一块红布》。


各位您瞧见了,这才是京城顽主该有的样子。

 


问:于谦他爹是谁?

答:王老爷子!八大胡同董事长!

问:于谦他儿子是谁?

答:郭小宝!

问:于谦三大爱好?

答:抽烟喝酒烫头!

 

人生五十余载,于谦却始终活得像个“玩世不恭”的孩子,游离于自己的一方土地,不紧不慢地做着自己。

 

人在江湖,远离喧嚣。

 

自得其乐,逍遥处世。

 


 

关于“玩”的心思,于谦可谓是天性使然。

 

他的父亲是大港油田地质勘探老总,副局级干部;母亲也是石油炼厂方面的专家,家境颇为优渥。

 

混迹于北京大院儿的于谦,是个地地道道的“京城少爷”,从小跟姥姥和5个姨妈长大。

 

“你想想,这样的组合得对我纵容到什么份儿上”。

 


他自小便养成了爱玩儿的脾性,上小学一年级时,路过官园花鸟鱼虫市场,手里紧紧攥着五毛零花钱,野心勃勃买了两只粉眼鸟,如获至宝,抱着屁颠屁颠回家了。

 

那可真是提笼架鸟,飞鹰走狗,打鱼摸虾,豁豁庄稼,老北京八旗子弟玩啥他玩啥。

 

爸妈为之担忧,他反而觉得:

 

“哪能天天忙正事,一根弦绷得那么紧,干嘛呢?”

 

院儿里的邻居看到他都说:“这孩子,真是个少爷秧子。”

 


十二岁那年,刚上初中的他做了个大胆的决定,退学去了曲艺团。

 

可老师觉总得他不是这块料,瞧这“死羊眼,一张脸”,眼睛、表情都不灵动,不适合相声表演,劝父母“赶紧带孩子走,别耽误了孩子”。

 

那时的于谦,身上有股不服输的劲儿。他跟着一位学长苦练了一周,等到验收那天,团长、书记,还有在学校执教的相声名家王世臣老先生都坐在台下。

 

他刚讲了一小段,王世臣扭头就问:“我看这孩子不错啊,留下吧。”

 

于谦顺理成章留了下来,为了心中所爱,他寒冬腊月,天不亮就起床到团里,集体坐卡车到农村演出,一天演三场。

 

将两个拖拉机倒着开,两斗碰上以后,槽帮一卸,便是舞台。两个屏光一打,开演!

 

演出结束,身子也冻透了。

 

他每场演出拿到的酬劳只有几块钱,条件异常艰苦,却乐在其中。

 

险些被劝退的经历和演出环境的艰苦,都没有给年少的于谦带来任何烦恼,相反,在他眼中只有集体生活的无忧无虑。

 

毕竟在于谦心中,生命中一定要有所热爱,方可玩得有底气。

 




可生不逢时,于谦从学员班毕业一年多以后,相声淡出主流娱乐,演出越来越少。前路十分渺茫,他陷入了巨大的惶恐之中。

 

彼时的相声几乎淡出了老百姓的视线,演出没人邀,走穴没人用,慰问没人听,晚会没人看,上班没人管,排练没人理,单位没人情,领导没人味儿。

 

1994年,正值流行音乐、霹雳舞、魔术风靡之时,于谦每每都是硬着头皮上台演出,思虑着“我要跟他们说点什么,才能不往下哄我呢。”

 


面对观众哄台,于谦开始表演吉他相声,在旁人看来无法忍受的委屈,他却视为乐趣所在。

 

于谦热爱相声,靠其谋生,却遭遇无处可说的境地。

 

名义上能挣400多块钱工资,实际上扣除各种罚款,工资到最后就剩一块两毛。

 

曲艺团没落之时,于谦刚娶了媳妇,心里这叫一个急啊。只要回到家,就会听到媳妇问“咱什么时候要个孩子啊?”

 

眼看相声没落饭碗难保,他摸了摸干瘪的钱包,意识到“玩不起了”,为了生存,他报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导演大专班,进修了两年。

 

随即开始演小品、话剧、拍电影、电视剧、接广告、当主持人,什么活儿都能玩出名堂。

 

这个世界之所以乏味不堪,有时就是因为功利的聪明人太多,有趣好玩的人太少。

 


有趣不是沽名钓誉的与世为敌,有趣是如日中天时仍敢遗世独立。

 

他在自传《玩儿》这本书中,记录了第一次接到剧组邀请时的心情:

 

当晚回到家,我也碰上了难得一遇的好事儿。一个哥们打来电话,说剧组急招演员,他推荐了我,要即刻动身,越快越好,到苏州拍戏一个月。这对我来说就是天上掉馅饼了!

 

跑了十几年的龙套,他从不懈怠,无数的配角被他演绎得入木三分。

 

在电视荧幕中,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于谦:《编辑部的故事》中的街头警察,《京华烟云》里的管家,《北平往事》里的伦德昌,《笑笑茶楼》里的冒牌经理......

 


就算是出场戏不足三分钟的路人甲,他也用尽全力在这些角色上放入不同的性格。

 

融入到市井百姓里,演出他们的不同样貌。

 

别人吃不了的苦头,在他看来不过是另一种玩法。生活远远不止一种方式,只要认真便可寻到意义,活出自我。

 

真正有趣的灵魂,不仅仅在于生活一帆风顺时,能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。


更在于历经千帆后,敢于直面生活的惨淡,把一地鸡毛的琐碎变成一句风轻云淡的笑谈,挥一挥衣袖。





直到于谦28岁那年,他碰到了日后人生重要的伙伴郭德纲,埋藏于他内心的相声梦再次被点燃。

 

两人见面的第一句话,郭德纲问:“以前学过?”

 

于谦回答:“学过,有日子没说了。”

 

来上几场相声后,两人互相感觉特别好,默契日渐趋同。

 


郭德纲对他说:“哥我这有个小摊子,叫北京相声大会(德云社),没多少人,也不挣钱,就为玩,你什么时候到我这看看呢?”

 

德云社创立初期,几乎入不敷出,步履维艰,于谦却毫不犹豫,欣然接受了这份邀请。

 

两人一路走来,珠联璧合,在舞台上他反应非常敏捷,甘愿做郭德纲身边的绿叶,善于捧哏。

 

“我说相声不是为了出名,而是爱相声。”

 

十年时间里,吃尽苦头的两人终于火了。火到在保利剧院创造了返场22次的奇迹,成了中国相声的一面旗帜。

 

这对搭档,随之红遍大江南北。

 


在相声舞台上,他自在、从容、快乐。有他的地方,总是笑声不断。

 

郭德纲的很多包袱,都是靠于谦的捧而爆笑全场。

 

因常被郭德纲戏虐,以至于网络上有“德云社的票房有一半是靠于谦老师的父亲撑起来的”这种说法。

 

2013年,于谦把手机里积攒的十几万字集结成书,取名《玩儿》,作为多年搭档,郭德纲给自己的“皇后”亲自写了序言:

 

和于谦师哥相识十余载,合作极其愉快。台上水乳交融,台下互敬互重。抛开专业,谦哥在“玩”之一字上堪称大家……

 

接触十几年了,我对谦哥甚为了解。他不争名,不夺利,好开玩笑,好交朋友。在他心中,玩儿比天大!

 

在大多数人眼中,于谦只是郭德纲身边的绿叶。郭德纲却说:他活得比我值!

 


多年来,德云社风起云涌,几度被推上风口浪尖,于谦身处风暴中心,却岿然不动,抽烟喝酒烫头,总能云淡风轻地置身事外,以低调内敛的形象示人。

 

争来争去说到底不外名利两个字,恰好这两字,在他看来是最无用的。

 

所谓的爱玩背后,又何尝不是一份世风日下的淡泊明志。

 

人生苦短,倏忽而逝。知天命的年纪,于谦早已活得明白,也看得透彻。

 




“我这个人条理性不强,计划性也差,做事随性,从来没有目标。都说水瓶座的人像外星人一样,思维很难琢磨,独树一帜,天马行空,其实根本没有外星人那么不可思议,也没有天马行空那样高深莫测,实际上说句白话,就是想起一出是一出。”

 

2017年的围炉音乐会上,黑豹乐队主唱张琪台上唱了首《Don't break my heart》,唱到一半,突然来了句:“欢迎谦哥!”

 

只见于谦身穿皮衣夹克,头顶小卷发就上去了,带着京腔的英语撕心裂肺般吼着:

 

“Don't break my heart,再次温柔。”

 


多年的烟嗓配上稳健的台风,词曲拿捏的收放自如,“摇滚老炮”威风不减当年,让人实在难以想象这是那个说相声的于大爷。

 

《缝纫机乐队》的路演现场,乔杉冷不丁地说了一句:“于谦老师有个身份大家可能不知道,他是中国摇滚协会的副会长!”

 

许多人摇摇头,表示不相信。于谦则笑着说:“说起来不搭边,但其实是真事,我也算实现了另一个梦想。”

 

他的摇滚故事开始于热血澎湃的80年代,那群心怀音乐梦的男孩脸上,写满欲望与青春,其中包括于谦。



1986年崔健与黑豹乐队被大家所熟知,刚拜了师学习捧哏的于谦和当时的热血青年一样,爱上了歌中“一无所有”的感觉,深受感染的他在学校里组了个乐队,玩起了吉他。

 

当时他与张楚、郑钧等著名摇滚音乐人一起受邀参加了“中国摇滚协会”成立大会。


曾经的不羁岁月,至今都留存于他的内心。

 

如今90后已经拿起了保温杯,于大爷依然坚信:

 

舞台上摇滚相声两不误,生活里抽烟喝酒配烫头。


 

李咏曾在一节目中问于谦,你觉得挣钱重要,还是玩儿重要。

 

于谦立刻回答:“兄弟,当然是玩儿啊。”

 

为了表示肯定,他说了两遍。

 

于谦有句口头禅:累了就别端着了,和我一起喝呗。于是豆棚下马圈边,邀三五知己,凉啤酒,热烤串,漫谈东西南北、世道人心。

 

玩儿就要用心玩,玩到极致。

 


一个相声人,在大兴买了块地,盖起了小院,挖了一方鱼池,养起了梅花鹿、孔雀、马、鸽子、猴子、狗......且酷爱养成系,玩虫子要从孵虫卵开始,养马要从繁殖小马驹开始。

 

几年前他做了一家叫“天精地华”的宠物乐园,基本上实现了儿时的梦想。

 

养鸟玩鹰斗蝈蝈,遛狗喂鱼搓核桃,于大爷玩儿起来,那是雅俗共赏。

 


有人曾这样评价于谦,打鱼摸虾,耽误庄稼;年纪轻轻,玩物丧志;提笼架鸟,不务正业;八旗子弟,少爷秧子;清朝遗风,未老先衰。

 

于大爷听罢,说道:“好在他们说我时一脸的和善,所以我也是当好话儿听的。”

 

得亏他心宽,可心中却为之不解,养个鱼是少爷秧子,养个鸟儿是未老先衰,养个猫是不务正业,养个狗是八旗子弟,干吗要把一个放松心情的东西赋予那么多的意义呢?

 


正如张岱所说:“人无癖不可与交,以其无深情也;人无痴不可与交,以其无真气也。”

 

玩摇滚、养矮马、收古玩……既裹得住长衫说段相声,也穿得了皮夹克吼几句崔健。

 

在于大爷心中,玩比天大。

 

郭德纲这么形容好玩的于谦:

 

谦哥常常兴之所至,邀上三五知己,凉啤酒,热烤串儿,谈天说地,大有侠义之风。


接触十几年了,我对谦哥甚为了解。他不争名,不夺利,好开玩笑,好交朋友。

 


他做的所有事儿,似乎都是图一乐。

 

但他的玩儿,是像做学问一样,认认真真,从不懈怠。

 

也正因为这份认真,他把每一样都玩儿出了彩。

 

正如他在书中说的那般:

 

玩儿充实了我的生活,填补了我的空虚,使我不感孤独,远离寂寞,躲避了相声业界的消沉氛围,忘掉了事业的坎坷不顺,交到了朋友,学到了知识,认识了自然,体会了友情。



 

于大爷今年已经50岁,玩心照旧不改。

 

在相声舞台与影视剧中作为配角的他,逍遥于自己的世界时,却是活得最自在的主角。

 

成年人的童心从来不是天真,而是看透世事后的从容与坦然。

 

当下丧文化大肆横行,生活不如意时,总能从些许年轻人口中,听到一句“人间不值得”。

 

反观早已不再是热血年纪的于谦,却依然年轻,依然热泪盈眶。

 


他的棱角似乎永远不会被生活琐事磨平,也许于大爷的清白之年有一个世纪那么长。

 

每每于谦玩儿兴大发时,都不会把自己当一个年过半百的人。

 

越是年纪大,他越是像个大男孩,保持着一份天真、快活和自在。

 

当被生活按在地上失去信心时,忽然仰脸看到刚烫完头的于谦,从发廊哼着小曲儿往外走,用京腔普通话说了一声:

 

“我就这么点儿梦想,玩儿!”

 

有趣的灵魂从不会老去,此刻,恐怕只想喊上一句:人间太值得!

 


也许我们无法活得像于大爷那么放肆,但至少在度过岁月浩劫的路上,我们可以别那么在乎意义,多去为自己寻找一些乐趣。

 

人生苦短,何不拿出一些肆意的姿态,别慌张,别拼命向时间索取。

 

只因岁月会给你的,终究会给你。

 

部分资料来源:


鲁豫有约:专访于谦

盖饭人物ThePeople:《于谦半生「不务正业」》

环球人物:《“抽烟、喝酒、烫头”的于谦出书了,专门研究<玩>》

人物:《于谦:「德云皇后」的品格》

蹦迪班长:《于谦真是一个窝囊废吗?》

大唐雷音寺:《于谦:人间太值得》

百度百科:于谦


图片来源:网络、于谦微博


—The End—


往期文章精选

张国荣倪大红尧建云杨澜许嵩

韩红朴树褚时健戴建业陈冠希

张云雷华春莹汤唯董卿陈果

刘强东刘立荣李诞王思聪丨鹿晗


“流浪大师”沈巍

请回答2008

中国手机10年征程

中国偶像组合发展史

改革开放40年音乐史

赵本山向左,郭德纲向右

中国天才曹原


看更多深度人物故事

请长按下方图片扫码关注

最 人 物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